6月9日,人們前往中共一大會址參觀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位于上海市興業路76號(原望志路106號)的中共一大會址 (2022年10月31日攝) 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6月7日拍攝的位于上海市靜安區老成都北路7弄30號(原輔德里625號)的中共二大會址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6月7日,人們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內參觀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6月7日,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,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志愿者為參觀者們講解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6月7日,人們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參觀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6月9日拍攝的位于上海南昌路100弄2號(原老漁陽里2號)的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(《新青年》編輯部)舊址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6月9日,觀眾在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(《新青年》編輯部)舊址內參觀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6月9日,觀眾在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(《新青年》編輯部)舊址內參觀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6月9日拍攝的位于上海市黃浦區復興中路221弄(原成裕里)12號的又新印刷所舊址,這是首部《共產黨宣言》中文全譯本的印刷地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6月9日,在又新印刷所舊址內,參觀者通過智能屏互動朗讀《共產黨宣言》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6月9日,觀眾在又新印刷所舊址內,參觀手扳式印刷機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
pagebreak
6月9日在上海市黃浦區的道路上拍攝的“紅色經典步道”標識。通過這條步道,市民游客以中共一大會址為起點,可以漫步至周邊的多處紅色舊跡遺址,展開紅色之旅。
上海是黨的誕生地。興業路76號,中共一大會址的烏漆木門、雕花門楣、朱紅窗欞,芳華依舊。從中共一大會址向西約800米,老漁陽里,中共發起組成立地;向北約1公里,輔德里,中共二大會址;向南約500米,成裕里,印刷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又新印刷所舊址……如今,600余處革命舊址及紅色場館,如繁星般分布于城市版圖之上。
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“教師”,紅色基因融入上海的城市血脈,感召一代代人,延續城市記憶。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